【新书试读】青青园中葵——“菜中之王”的没落史
环球探索 – 通识2019年第11期 | 生物趣史 pp.36-39 | 作者:安晓良
标题:青青园中葵——“菜中之王”的没落史
青青园中葵——“菜中之王”的没落史
可能每个淘气的孩子都被老师说过: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,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两千多年前《汉乐府》中的《长歌行》:
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。
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
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。
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?
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!
这首诗用了典型的比兴手法,从春天蓬勃生长的万物、秋日迅速衰黄的落叶以及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江河,说到时光消逝了就再难追回,要珍惜现在大好时光的道理。
比兴就是通过说人们每天都能看到的东西,让读诗的人感到亲切熟悉,因此按理说应该写的都是让人平时印象最深的东西,比如朝露、秋叶、入海的江河均是如此,唯独第一句中的“青青园中葵”让我们感到有一点奇怪和陌生。
今天说到“葵”字,多半想起来的是向日葵,但它是种原产于北美洲的植物,一直到明代才传入我国,所以这首汉代诗句中的“葵”显然跟向日葵没什么关系。那么到底这家园子里种植的是什么植物呢?
我们翻开古书会发现,“葵”这种神秘的植物和我们的祖先密不可分,曾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蔬菜。
《诗经》中的《国风·豳(bīn)风·七月》,用一个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了周代早期农民的日常生活。这首长诗里面有一句说“七月烹葵及菽”,菽,就是大豆,是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。葵可以跟菽并称,可见早在周代,葵就已经是我们祖先最重要的蔬菜之一了。
汉代文学家刘向讲过一个故事,传说春秋时代鲁国漆室地方有一女子,过了出嫁年龄还没出阁。有一天她抱着柱子悲愤地长啸,邻居以为她想嫁人,就来问她到底在担忧什么,这个女子说:“我担忧的是鲁国国君太老,而太子太小,将来可能会发生动乱。”
她的邻居就不懂了,说:“这种事难道不应该是士大夫们担忧的吗?咱们管得着吗?”
鲁女说:“没这么简单,以前有来访的客人住在我家,把马拴在菜园里,不料马挣脱逃跑,将菜园里的葵菜全都践踏死了,使我家一年到头吃不到葵菜。还有一次,邻居家的女儿私奔,跟着别人逃走了,她家里的人请我哥哥前往追赶,谁知道途中不巧河水因为下大雨猛涨,哥哥竟然落入水流中淹死了。所以说啊,很多灾祸都是外部环境改变造成的,如果鲁国发生动乱,身为鲁国人的我们自己难道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吗?”后来鲁国果然如她所说发生了内乱,幸好鲁女有所准备才幸免于难。
可见在春秋时代,葵就已经是华夏民族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。古代的医书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中有讲到,人要想活得健康,就要遵循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”的营养方案,唐代的王冰为这段话注释说:“五菜者,谓葵、藿、薤(xiè)、葱、韭也。”可见,这五种蔬菜都是我国古代先辈们最推崇的“养生菜”,也都是古人餐桌上的常客。
其中,葱和韭菜不需要多做解释,我们今天也常吃。藿,是豆类的嫩叶,因为味道不好,现在已经基本不吃了。薤,是一种长得有点像小蒜的蔬菜,南方人用它来腌制藠(jiào)头咸菜。那么,名列五菜之首的“葵”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这种曾经大名鼎鼎的蔬菜在我们生活中消失了呢?
不只是我们现代人已经很少吃到葵,明代末年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虽然写下了“古者,葵为五菜之主”的描述,但却已经将它归类到了草类中,而不称作蔬菜了,原因是当时已经有很少人再种这种菜,吃的人就更少了。
到了清代中后期,植物学家吴其濬(jùn)认为古书中的葵就是一种后来名叫“冬苋(xiàn)菜”的植物,当时已经只在南方的四川、湖南等少数几个省还有种植,在其他地区都已经沦为野草了。
冬苋菜的学名叫作冬葵,属于锦葵科,长得很不起眼,生在野地里就跟普通的野草没什么差别。不过冬葵的叶子会向着阳光生长,古人认为这是臣子对君王忠心的象征。
三国时代的曹植因为曾跟哥哥曹丕争夺王位,所以被当上皇帝的哥哥嫉恨,甚至直到曹丕去世以后,这种情况都没能改观。所以曹植就在写给新皇帝曹叡《求通亲亲表》中表白心迹,用“葵藿”,也就是葵的叶子来比喻自己。他这样写道:“若葵藿之倾叶,太阳虽不为之回光,然终向之者,诚也。”大致意思是,太阳虽不会有所回应,葵的叶子却一直忠诚地朝着太阳,我曹植就像葵叶一样忠诚。然而葵只是一种无知无觉的植物,它又哪里懂得什么叫忠心呢?
现代人偶尔也会使用冬苋菜烹饪菜肴,虽然算不上好吃,但仍有一种独特的清香气味。古时候,葵菜可以通过腌制做成咸菜储备起来,用以帮助祖先们度过漫长的冬天。我们的祖先还会用葵来做成羹汤,汉乐府有一首《十五从军征》,民歌中一位少年从军的战士,年老回乡后,就准备用葵菜做上一碗汤喝:热腾腾的米饭和葵菜汤虽然已经做好,但只有孤独和凄凉能陪伴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兵吃下这顿饭了……
周代,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准备祭祀典礼时需要用到的食物,并把这些食物放到“豆”里面。祭祀用的食物种类丰富,据说十分美味,包括冷切的肉菜、各种飞禽走兽做的肉酱,以及7种腌制的蔬菜,葵菜就是这些“见过大场面”的蔬菜七兄弟之一。
豆
这里的“豆”可不是豆子的意思!豆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盛放食物的器具,样子像我们现代人用的高脚盘,就是圆形的盘子下面加一个垫高的支架。从新石器时代开始,人们就已经使用陶土做的豆了,到了夏商周,青铜豆更是成为祭祀时重要的礼器之一了。
“豆”字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写实的象形文字:上面的“一”是盖子,中间的“口”是盛东西的容器,下面的部分则是豆的支架。
古代人对葵这一“五菜之主”曾经是相当喜爱和珍惜的。西晋文学家陆机写道:“种葵北园中,葵生郁萋萋。朝荣东北倾,夕颖西南稀。”他竟用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充满爱意的眼神来欣赏这种蔬菜。
北魏时的农学典籍《齐民要术》中更把葵列为蔬菜之首。那么,葵菜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呢?应该不早于唐代,因为唐代大诗人王维还写过“山中习静观朝槿,松下清斋折露葵”的诗句,说明至少在当时葵还是家常蔬菜。
然后唐代中期,人们选育出了一种味道脆甜、食后无渣、营养丰富又产量惊人的新型蔬菜——白菘(sōng),也就是后来的白菜。到了宋代以后,白菜愈发流行,逐渐占据了菜园中最好的位置。著名吃货苏东坡在《雨后行菜圃》诗中,更是非常夸张地把白菜和美味的肉类相提并论:“脆美牙颊向,白菘类羔豚。”大约从这时开始,古老的葵菜就已经失去人们的宠爱了吧……
扫码加入小说讨论群
探讨交流你爱的故事
文章安迪斯晨风
编辑书鱼君